2010年7月28日,电视剧《悬崖》开机之前,编剧全勇先给剧组写了一封6000多字的长信。电视剧《悬崖》播出后,取得不错的口碑,豆瓣评分8.4分,观众称这是一部高级的谍战剧。
电影《悬崖之上》上映前,曾进行三轮点映,观众口碑不错。在电影首映活动上,被问及为何拍这部谍战片,导演张艺谋坦言,“这不是我的选择,是剧本感动了我。”他说,自己一下子就看到了开头的一句台词——“活着的去找孩子”,这深深地触动了他。
《悬崖之上》的编剧是全勇先,除了《悬崖》,他还担任过热播剧《雪狼》《岁月》的编剧,《悬崖之上》上映之际,全勇先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专访,透露创作本片的幕后故事。
电视剧《悬崖》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中国东北,最后一集,张嘉益饰演的谍报人员周乙和女儿莎莎伤感诀别后,在漫天风雪中被敌人枪杀,英勇地倒在了黎明之前,这个结局让不少观众感到遗憾。在电影《悬崖之上》中,全勇先让周乙“复活”了,谍报人员周乙由张嘉益变成了于和伟。
电影《悬崖之上》以1931年的哈尔滨为背景,讲述了谍报人员前往哈尔滨执行秘密任务,在身陷绝境之时不畏牺牲,与敌人斗智斗勇,最终完成使命的故事。
全勇先表示,《悬崖之上》是电视剧《悬崖》的前传,保留了电视剧当中的人物关系,以真实事件为大背景创作了一个全新的故事,“这一个故事从创作的角度来讲难度非常大,因为是一个群像式的,不是说剧情完全围绕男一号或是女一号。这里面好多角色都很重要,在短时间内,把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塑造得栩栩如生是一个挑战。”
全勇先透露,在电影中,他没有着重写谍报人员的行动和任务,而是写人面临绝境时的内心选择,还有谍报人员的情感,“所以到最后非常打动人,我没有把他们写成刀枪不入的英雄,而是写成具有普通人情感的角色,我和张艺谋导演的发力点是刻画人和人的情感,我觉得好多谍战片会把重点放到怎么去执行任务,执行任务遇到的艰难险阻,我这是个脱逃的故事,讲的是人在面临绝境时的生死选择。这些人上来就掉到一个陷阱里,他们要活下去。”
有观众表示,看完电影果然没失望,跟剧版《悬崖》一样精彩,节奏更快更紧凑,张译、于和伟、秦海璐几位“老戏骨”演技在线。谈起《悬崖之上》与《悬崖》的对比,全勇先回答:“电视剧就像雷阵雨一样,没完没了,延绵不断,电影就像一道劈雳,一道闪电,需要在120分钟内解决所有的问题。两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方法不一样,各有千秋,长有长的好处,短有短的精妙。”
与前半部分紧张的剧情相比,《悬崖之上》结尾部分,张艺谋导演有意将节奏缓了下来,并安排了一个温暖的结局,令不少观众泪目。但也有观众表示,这个结局太理想化了。对此,全勇先表示,“我要写的恰恰不是如何惊心动魄地达成目标,而是截取了他们陷入绝境的一段遭遇。他们在这场战斗里,付出了那么惨重的代价,他们要在一瞬间选择生死,这个才是最有力量的东西 。我想写的是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所经历的苦难。我看了很多史料,当年那些人的命运打动了我,当时生死是一瞬间的事,我看了一些纪录片史料,当年那些年轻人变成了冰冷的名字,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,所以我当时写的时候就不想写他们如何高明地完成一个行动,而是如何在危险里逃生,牺牲者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,这是非常震憾人心的故事。打动我的是人性的温暖,在那么残酷的事件里还有温暖的东西,这才是最珍贵的。这也是我创作剧本的初衷。”
电影《悬崖之上》是71岁的张艺谋导演首次挑战谍战之作,他在诠释拍摄理念时说道:“这类题材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还是一个短板,越是这样,我就越攒了一股劲,一定要拍好。”
全勇先表示,与张艺谋导演的合作十分顺利,“张艺谋导演看了剧本后十分喜爱,当时他正在拍别的电影,我们见面应该是秋天的时候,合作非常顺利,没太折腾,我给他的是一个完整的剧本,后来做了一些调整,艺谋导演为了使视听效果更具有冲击力,加了枪战,打斗,追车等一些很适合视觉表现的动作元素在里面,也合并了一些情节,浓缩时空,使影片节奏更快。”
《悬崖之上》于2019年12月在黑龙江雪乡开机,全勇先曾去剧组探班,其中拍摄大雪弥漫的空镜头令他印象非常深刻,“大风吹来,雪花落下,当时拍摄的时候剧组等风,风来了会有人站在树下敲击树枝,给人雪花弥漫的感觉,这个镜头大概拍了一、两个小时,艺谋导演亲自指挥,还爬到了一个铁架子上,他蛮拼的,在敬业这块儿没有导演能跟他比。”
《悬崖之上》的故事设置在上世纪30年代的哈尔滨。据悉,为最大限度还原真实情境,剧组选择亲赴东北零下三十度的林海雪原进行全程实景拍摄,还搭建了一条以假乱真的那个年代的哈尔滨中央大街。全勇先透露,他看过影像资料,剧组复原的哈尔滨和他想象中的非常相似,“艺谋导演特别在意一些细节,是对细节抠得比较精密的人。”“他非常谦和,有亲和力,所有的演员都很尊敬他,他也非常呵护每一位演员,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好;整个剧组像个融洽的大家庭一样。艺谋老师,非常敬业;他有着过人的精力,不懈的坚持和努力,他对电影的热爱,超出了我们的想象。”
问及怎么样看待导演对剧本的修改,全勇先直言电影是导演的艺术,无处不在体现导演意志,这跟电视剧不一样,“我对剧本做了两次修改,大多数是删删减减。艺谋老师很看重视听语言,加了很多视觉元素在里面。他很强调动作戏。枪战,追车,打斗,他都拍得很有冲击力。艺谋导演有很鲜明的个人风格,他亲自操刀这部作品,腔调、节奏、影片的气质都带有他强烈的个性。从这个意义上,导演是裁缝,我们是提供布料的人。”
关于演员的选择,全勇先表示,“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,能使角色合理化,能自圆其说,能让自己身在其中,就是一个好演员,演得顺畅、贴切,能把自身的魅力和角色的魅力结合起来,融洽,契合,不跟角色冲突,能跟剧情融为一体,就是一个成功的好演员。”
《悬崖》曾与《潜伏》《风筝》一起被观众评为高级谍战剧,问及如何创作出高级的谍战剧,全勇先表示,“首先,谍战戏需要环环相扣,较强的逻辑性,不只是简单的故事层面,而是要达到心理层面。我作为一个编剧的追求是希望这样的一个东西是真实的,符合人性的,能让观众感同身受的,而不是做作的、概念化的东西,我特别憎恶脸谱化,每个形象都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,不只是一个概念,一个符号。人是丰富的,人也有各种复杂性,要展示心理层面,要让角色鲜活起来。人的情感有时候是复杂的,不能只展示一个概念。”
全勇先是黑龙江人,朝鲜族,有评论曾说,在黑龙江省的创作群落中,少数民族作家全勇先并不以作品的数量取胜,其作品也很少受到流行观念的影响。对此他回应说:“我只写真正让我心动的东西,争取写一个是一个,我不会批量化生产作品,我写东西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投入,这么些年来作品的数量的确不多,我其实是想保持初心吧,不想把自己变成写作机器。”
谈起写作计划,全勇先透露正在写一个中篇小说,讲述当年在哈尔滨的一位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混血儿,被卷入了苏联卫国战争的故事。不久前,全勇先和姐姐全明兰翻译的尹东柱诗集《数星星的夜:尹东柱的诗》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,谈起这本书,全勇先在前言里说:“我译他的诗,是因为我的母亲也读过他的诗。在那个寒冷地方的老屋里,他的诗和母亲的声音让我永生难忘。”
采访最后,全勇先向年轻的创作者提出建议,“拍电影也好写小说也好,离不开对人的刻画,写人的情感,写对人的命运的深刻同情,要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视角去看待人和事,包括历史。要尊重艺术,尊重观众,尊重读者。我不喜欢僵化的,套路化的写作,我觉得真正打动人的还是人,把人物塑造好了,把最本质最诚挚的情感反映出来一定会打动观众,要是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,出发点就是虚假的,经不起推敲的东西,我个人是不认可的,我觉得文学、影视都是值得尊敬的、和心灵有关的高尚行业,需要拿出赤诚之心去对待,如果连自己都没有打动,怎么去打动别人?”
全勇先,朝鲜族。作家、诗人、编剧,主要作品有小说《昭和十八年》《雪狼》《独身者》;电视剧《悬崖》《雪狼》《母亲》《岁月》等;电影《悬崖之上》(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,正在热映)。代表作长篇谍战剧《悬崖》自2012年开播以来,在国内各大电视台创下了良好的收视率,享誉颇高,全勇先凭借该剧获得第18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编剧奖、第16届北京影视春燕奖最佳编剧奖。在《悬崖之上》电影首映式的同一天,他和姐姐全明兰翻译的尹东柱诗集《数星星的夜》正式出版发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