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体会技术实力雄厚,生产团队完善,欢迎您的光临。
在日前举办的第14届中国国际纺织纱线(春夏)展览会上,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吸引了诸多海内外参展商驻足。
作为第一次参展的企业,中维化纤的展台很小,布置也简单,但表现堪称惊艳。“还是产品过硬。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表示,中维化纤虽是化纤行业的新兵,但起点高,理念新,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可期。
中维化纤成立于2015年,由上海摩资投资有限公司控股,生产基地位于中原腹地河南省鹤壁市淇县,是国内第一家、也是唯一一家专注研发生产“尼龙66汽车安全气囊丝”的本土企业。
“我们这次参展带来的是尼龙66‘色纱’、汽车安全气囊丝和高强度‘半消光长丝’,这一些产品都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。”在中维化纤展台,公司创始人陈海涛告诉《经济日报》记者,经过技术攻关,该产品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实现着色零用水,客户在生产有色产品时可直接用,减少了染整工序,真正的完成了节能减排、绿色生产。
“目前,传统纺织印染业都会存在生产技术水平低下,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落后,高耗能低产出的现象,极易造成废水、废气和噪声等方面的环境污染。要改变这一现状,必须依靠技术创新,改变生产的基本工艺。”陈海涛和记者说,为此,中维化纤联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,共同成立聚酰胺纤维工程研发技术中心。“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技术攻关,赋予化纤产品节能环保的新使命。”
在产品研发过程中,中维化纤对每个环节都不放松:在设备创新上,率先研发出尼龙66纺丝技术中的8头纺丝技术,破解了此前一直困扰业界的产量低、周期长、成本高等难题;在生产的基本工艺上,通过自主创新,克服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丝条容易被氧化的问题,保证了产品的白度、染色性、收缩性和强力等特性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中维化纤充分的发挥后起优势,加大信息化、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。“我们在原材料投用和产品下线前都严把物检化验关卡,全部的产品采用‘一筒一码’。”陈海涛说,给产品加载的二维码就好比身份证,能实现全程可追溯。
选择尼龙66安全气囊丝切入化纤行业,也是陈海涛和团队反复调研思考后的决定。“虽然汽车早已进入普普通通的家庭,但消费升级仍在继续。随着全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,国内外市场均急需大量气囊丝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生产。在我国,汽车企业普遍从两家企业采购气囊丝,一家是美国独资企业,另一家是中德合资企业,采用的是德国技术。我们就是要联合行业优秀资源,打破国外技术垄断。”陈海涛说。
陈海涛还透露,今年2月份,高铁专用改性工程塑料产品已经在北京上车试验成功,各项性能指标优越,预计年底正式投产。“这是中维化纤这个化纤新兵的又一重大突破。为了‘中国智造’这个大理想,我们从始至终在努力。”陈海涛说。